古人睡不著怎麼辦?來一帖酸棗仁安神寧心好入眠!
酸棗仁治失眠的藥效,來自多部中藥藥經的說法,現代醫學的解釋則是「鎮靜催眠」。知道古人怎麼治失眠嗎?只要一帖酸棗仁湯就不用再「寤寐思服,輾轉反側」了。
失眠感覺像現代文明病,可古人其實也非常容易睡不著,隨便舉兩首大家在國文課都有學過的詩:〈關雎〉與〈楓橋夜泊〉,一個是單戀太煩惱,躺在床上想東想西;另一個是考試落榜大受打擊,心寒到半夜還在聽鐘聲發呆。
相似的憂愁,相似的夜晚,當然也有相似的解方:現今的人吃安眠藥,古人則會煎一帖「酸棗仁」。
(圖片來源/Pixabay)
神農嘗百草:酸棗仁真的酸嗎?
酸棗仁乍聽比許多中藥材還好懂,既有酸字,應該是酸的;棗仁,那就類似蜜棗的果核吧……叭叭!雖然跟想像很接近,可惜離正解還是差一點。酸棗仁的確來自酸棗的果核,可必須先碾碎果核取出種子,再曬乾才成藥材。至於味道,比較貼近閩南語所說的「酸甜酸甜」,換作中醫的說法是「生津止渴的甘味」,不過公認偏酸的梅子也是類似的描述,這就「如人含梅,酸甜自知」啦。
(圖片來源/Unsplash)
西醫怎麼看:唬爛還是科學?
酸棗仁治失眠的藥效,來自多部中藥藥經的說法,像是《藥鏡》裡說:「解虛煩於驚悸,安魂魄於怔忡。」非中文系的人聽了,大概不是誤認成念經就是念咒。其實用四個字簡稱「安神寧心」,而現代醫學的解釋則是「鎮靜催眠」。在動物實驗裡,曾將酸棗仁水溶液注射進小鼠的腹腔,有效抑制小鼠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,也提升了小鼠的睡眠率、增長其睡眠時間。
(圖片來源/Unsplash)
不用生火煮藥壺,現代電鍋搞得定
中藥給人的印象無外乎是藥湯,腦中馬上會浮現小僕童拿著蒲扇,猛搧灶口上藥壺的畫面,最後就得出「實在好麻煩」的結論。以酸棗仁來說,其實也可以研磨成粉服用,或是現在搜尋「失眠」二字就會冒出的酸棗仁茶、酸棗仁湯,基本上加水煮沸就能直接喝。
哪怕是為了更促進助眠效用,所以添加多樣藥材的處方,也不見得要購買專門的中藥壺,用不鏽鋼電鍋燉煮省時又省力。不過酸棗仁既是藥材,自然還是由中醫開處方最為妥當。中醫會根據每人的體質與需求,調配不同種類、劑量的材料,當然也會提點你怎麼煎藥最合適。
雖然現在的人若不住依山傍海的港口附近,應該很難「江楓漁火對愁眠」,但你若擔憂西醫安眠藥較為強力的副作用與成癮性,考慮一下古人的智慧,或許能讓你不管情場、考場、職場失意時,都不用再「寤寐思服,輾轉反側」了。
(封面圖片來源/Unsplash)
延伸閱讀:
◢ 睡了八小時怎麼還越睡越累?大腦沒休息,免疫出問題!
◢ 你不知道的糙米功效:安眠的神奇GAB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