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有成為敏感肌的潛力!?改善膚質其實只要這樣做
膚質會隨各種因素不斷改變,如果有機會可以改變的話,能如何改善膚質?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敏感肌又是怎麼回事?看完本文就了解!
膚質分為四種類型:
「乾性肌膚」
「中性肌膚」
「油性肌膚」
「混合性肌膚」
每個人都有機會是敏感肌,只是程度上的差異。
敏感肌的定義是什麼
敏感肌是敏感性肌膚的簡稱,它不是正式的醫學用語,「敏感」是指皮膚對環境或接觸某些特定物質時產生不適反應,可以把它解釋為很脆弱、缺少防禦牆的概念。
我們常聽到的「過敏」顧名思義是指過度敏感,所以被認為成過敏的情況,通常都是比較嚴重、明顯感受或顯而易見的症狀 (搔癢、灼熱、紅腫…等)。
所以我們也可以說,敏感肌是很容易對各種因素產生過敏狀況的肌膚!
敏感肌對外界刺激耐受度低,極易受到環境刺激引起皮膚紅腫、灼熱、緊繃、搔癢、刺痛、脫屑等現象,例如:日曬、溼度…等環境變化,或保養品、化妝品中的化學性刺激成份。
為什麼每個人都可能是敏感肌?
氣候、荷爾蒙、保養品、日曬、化妝品、寵物、灰塵、花粉…等,面對這麼多外界的影響因素,不管是油性、乾性、混和、中性,幾乎每個人都擁有敏感性皮膚的潛質。
無論膚質或年齡,各種膚質的皮膚多少都會敏感,只是每個人敏感的程度不同,或是因為症狀輕微而沒被察覺,如果敏感到已有不適感或有表徵,很大一部分都已經算是過敏了。
怎麼做才能避免敏感肌產生
我們已經知道,每個人都有敏感肌的潛質,剩下該做的:防範敏感因子的誘發!
該怎麼著手?
只有一個原則……
"不論油性、乾性或中性膚質,要溫柔對待皮膚、避免受刺激"
生活中常見的刺激因素有分為「內在」與「外在」,以下我們來看……
影響膚質的內在因素有:
- 荷爾蒙變化 (青春期、懷孕、更年期、生理期……等)
- 疾病/藥物 (酒糟性皮膚炎、乾癬、甲狀腺疾病……等)
- 先天體質 (油性、乾性、青春痘)
- 生活作息/習慣、飲食(習慣用熱水洗臉洗澡、吃辣、喝酒…等)
- 心理狀態和壓力
影響膚質的外在因素:
- 氣候 (冷、熱、潮濕、乾燥)、日曬程度
- 錯誤保養習慣
- 居住環境
以上因素互相影響造就了各位現在的膚質,會致敏的因素很多,有時是和其他因素加在一起導致,而每個人體質有別,過敏原因不一樣,平時就必須瞭解自己易產生過敏反應的原因,找到了就該避開,最好不要再度接觸。
而無論是油性肌、乾性肌、混和肌甚至是中性肌,都有機率發生肌膚敏感反應,各膚質的人只要稍不注意,都是有可能變成容易敏感的敏感肌。
接著,我們來談談,如果你是
「乾性肌」、「油性肌」、「混合肌」
以上三種膚質的其中一種,可以怎麼改善,至少讓肌膚穩定一點,先求有再求好。
油性肌
油性肌的皮脂腺分泌旺盛,讓毛孔容易堵塞,平時儘量常態保持皮膚清爽,減少吃糖、咖啡、刺激性食物,需多補充維生素,挑選化妝品、保養品時要注意不僅要控油,補水和保濕也十分重要,防止外油內乾。
最好是用溫和的胺基酸洗面乳洗臉,即便是油性肌,洗臉次數仍不建議一天超過2次,若真的太油,用清涼水清潔即可。皮膚表面得油水平衡,形成屏障才有抵抗力,過度清潔出油量反而不減反增。
平時保養除了挑選質地較清爽的護膚品,可使用含有水楊酸成分的角質清潔酸類,能夠有效控油及疏通毛孔,不建議使用物理性的去角質用品(磨砂膏、海鹽、潔顏刷),易容易造成皮膚表層受傷、敏感。
乾性肌
乾性肌本質上就是缺水,除了正常的補水保養和補充營養成分之外,同樣不要過度清潔,建議可早上用清涼水洗臉,晚上則用溫和的胺基酸洗面乳清潔,乾性肌的角質層比較薄,更容易受到刺激易敏感,也不建議太常去角質。
乾性肌的日常保養可使用含有小分子玻尿酸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E…等這類具有保濕功能的保養品。
混和肌
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混合肌,分為混合偏油或混合偏干,很多人都不懂得區分混合肌和油性肌,油性肌就是整張臉都在瘋狂出油,混合肌的皮膚只有T字部位才會過度出油,面頰等部位都是中性或乾性肌的特質。
混和肌在生理上,鼻子、下巴、額頭等T字部位有較多的皮脂腺,所以較會出油;但眼周及雙頰處卻是乾肌的情況,所以並不能用同一套保養方式,正確的保養方式是T字部位和其他較乾燥的部位分別使用不同的產品。
清潔的部分,則建議一天同樣只用胺基酸洗面乳清潔一次,其餘時間若覺得過度油膩可用清涼水清潔。
另外,任何膚質的人都要記得……
1. 注意防曬(陽傘、小外套、屋簷下、防曬用品)
2. 多喝水是萬年不變的保濕準則
3. 找到自己的過敏原並小心避免它
4. 保養品/化妝品會改變膚質,使用含有酒精的保養品/化妝品會使皮膚變得太乾,長久下來會容易造成敏感肌。
5. 盡量不要洗熱水澡或是用熱水洗臉
以上是對三種膚質的日常保養及習慣的建議,膚質並不是一成不變,會跟隨季節變化、環境、年齡增長和個人護膚習慣等因素改變,所以要定期觀察自己肌膚狀況,並適時地去調整自己的保養方式,才能真做對保養。